衢州风华学校食堂为学生开设半份菜、小份菜窗口。刘惠震 摄
■学校治理关键小事
【资料图】
编者按
学校食堂的一蔬一菜,关乎学生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,也关乎着家庭幸福和社会稳定。如何让学生在学校吃得好、吃得有营养,一直是很多家长关心的问题。学校应怎样细化食堂管理工作,保障学生的就餐质量,培养学生良好的用餐行为,让家长、社会满意、放心?本期“学校治理关键小事”栏目邀请了两所学校介绍食堂管理的经验。
2021年,教育部联合市场监管总局、国家卫生健康委印发《关于加强学校食堂卫生安全与营养健康管理工作的通知》,强调加强食堂管理,提出“学校食堂原则上自主经营”“各地和学校要建立健全食堂食品安全和营养健康管理制度,明确学校食品安全和营养健康主体责任和校方管理人员”。各地教育行政部门随之为学校统一建立了食品原材料采购网络平台,招标了食堂劳务外包服务单位。如此,学校经营主体责任得以明确,食品采购渠道和质量得以保障,于学校而言,为师生提供更优质的餐饮服务的作用得到充分凸显。浙江省衢州风华学校从小处着手,在膳食平衡、食堂文化和数据应用三个方面寻求突破,助力学生健康成长。
学生立场:
细微举措做优膳食平衡文章
中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,需要摄入合理充足的营养才能满足其成长需求。学校在食品营养师的指导下,每天有数十种菜品供应,搭配科学,种类丰富。总菜谱容易做到膳食均衡,并不代表每个学生的膳食结构是合理的,因为中学生打菜做的是“多项选择题”,和小学生配餐或套餐制完全不同。
事实上,学生广泛存在偏食、挑食等不良饮食习惯,加上食堂劳务外包服务单位为了提高营业额,往往将学生喜欢吃、价格高的油炸类、荤菜摆在供餐台的前面,助长了学生高热量食品和肉类的摄入;加上学生周末回家团聚,父母对孩子又是“大鱼大肉”犒劳。为此,学校要求食堂在每餐荤素比例合理的前提下,荤菜和蔬菜必须间隔摆放,方便学生挑选;做足蔬菜的色香味,增加学生的食欲。在早餐的粗粮供应上,学校也借鉴荤素摆放的经验,将面食与烤红薯、玉米,白粥与地瓜粥、黑米粥等间隔摆放,引导学生适当进食粗粮。
为促进学生进食时令水果,学校食堂推出平价水果,减少学生带水果进校园的麻烦。特别是住校生,每周要从家中带好几斤水果,不仅携带不便,而且一时吃不完,容易造成浪费。针对学生的需求,学校每天上下午从网络采购平台采购4种以上时令水果送达食堂专售柜台,由学校折算出单个水果的价钱,论个计价出售,价钱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,不凑整;成本价,不盈利,深受学生欢迎。
学校还在食堂禁止使用味精、鸡精等调味品,取而代之的是用鸡汤或大骨熬制的汤汁提鲜,既增加了营养,在口感上又让学生“食之有味”。
文化视角:
细小切口打造校园“乡愁”印记
校园烟火气,最抚学子心。食堂办得好不好,当下是看在校生每餐的食欲,远期则看校友们的回校念想。对在校生来说,半天的紧张学习,唯有美食是最治愈的。的确,校园里的一道道美食,构建的是学生校园生活中的“小确幸”,自然也会延伸为毕业校友们的“乡愁”念想。校友们回母校,除了看望老师,就是要吃食堂,甚至具体到吃食堂的某一道美食。
特色菜品成为学校提升服务品质的突破口,也是着力打造的特殊文化符号。牛骨汤面、铁板牛肉饭、锡纸海鲜饭、葱油拌面等都是学生排队争抢的美味。这些“网红菜品”的诞生,都要基于全体学生的民意参与,让学生成为食堂的“主人翁”和“评菜师”:学生全程参与问卷调查、厨师拿手菜展评、特色菜评选等,促进了食堂菜品推陈出新。如改变菜品呈现形式就可刺激学生的食欲,牛肉饭盛放在滚烫的铁板上滋滋冒油;撕开锃亮的锡纸,包裹的海鲜饭热气腾腾,都会让学生充满新鲜感和仪式感。
食堂除了提供一道道美食,还设计贴近学生的创意文化活动,强烈的参与感都会让学生感受到校园里的爱与美好。食堂事务室联合语文组开展“菜名我来取”活动,把牛气冲天(土豆牛肉)、蒸蒸日上(肉末蒸蛋)等美好的祝愿送给毕业班的学长学姐;联合美术组开展“美食海报我设计”活动,帮助食堂推广特色菜品。学生在食堂厨师的指导下开展“学生厨艺大比拼”,在“师徒共情”中增进相互的了解与体谅。学校坚持举办元旦校园美食节,学生们“自主研发、自主经营”特色美食,让师生们享受到一场别开生面的舌尖盛宴,成为回味一生的校园印记。一个个走心项目传递着食堂浓浓的人文气息,也构筑起了一所学校的“食文化”,孕育成学生对母校的美食“乡愁”。
数据驱动:
细节分析推动管理效能提升
随着教育信息化的推进,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逐渐深度融合,师生进出校门、刷卡就餐、网课学习、考试测试、智慧教学等均会以数据的形式被记录采集,这也意味着每所学校都汇集了海量的师生数据信息,成为可以深度挖掘、梳理分析,在教育教学和学校管理的细节处发现问题,从而提升管理效能的利器。
学校每月就学生三餐刷卡数据进行分析,不只是为了食堂核准统计营业额,更重要的是让学生饭卡数据“活”起来,让数据成为教师了解学生的“晴雨表”、保障学生健康的“防火墙”。
学校每月都会发现不少学生消费次数和金额异常,存在某一餐经常不吃的情况,有的学生则远远超出或低于班级平均消费水平。针对前一种情况,食堂饭卡管理中心反馈给班主任,班主任对相关学生进行精准问询,汇总学生个人和学校管理方面的问题。就餐次数和金额偏少的学生问题多集中在身体原因,如肠胃不好、食欲不振等,存在喜欢吃零食充饥等不良饮食习惯,还有就是错误的审美观,少数女生追求“以瘦为美”,偶尔也能发现个别家庭条件差的学生,不舍得购买较贵的荤菜。对此,班主任及时开展家校互动、资助帮扶等活动,在班级进行审美观念的教育引导等。
学校管理方面的问题多集中在食堂排队时间长、就餐时间短、傍晚回寝室洗头洗澡时间被挤压、体育生训练结束较晚等,为此,学校协调不同年级的就餐时间,实现错峰就餐;适当延长晚餐时间,让学生能细嚼慢咽,也能回寝室洗头洗澡;为体育生留好可口温热的饭菜;开辟“二次加菜”窗口,为学生适当免费添菜;开辟“半份菜”窗口,以避免食量小的学生造成浪费。
针对部分学生消费金额过高的调查,学校发现与学生饮食习惯紧密相关。这些学生一般比较喜欢吃肉类、油炸食品等,存在一定的暴饮暴食倾向和食物浪费行为。班主任开展营养管理或勤俭节约的教育宣传便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。
学生在校的饮食健康与安全一直是家长们最关心的问题。食事无小事,食堂工作关乎未成年学生的身心健康,稍不注意就可能发展成为“大事”;相反,如果学校用心用情经营,也很容易赢得学生和家长的赞誉,成为展示学校优质办学的一个窗口。
(作者系浙江省衢州风华学校校长)
《中国教育报》2023年04月19日第6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