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 首页 >地方要闻 > > 正文

满清最后“附属国”不离不弃,如今虽并入一国,仍与中国亲如兄弟

日期:2023-07-11 08:52:29 来源:肖良

回首中华上下五千年,自汉武帝开始就把西方诸国称为“夷狄”,既“怀柔远人又和外夷归附”;再到了明朝,“贡体制”正式出现。历朝历代,无论多少朝代更替,但众多依附中华的“附属国”一直没有间断国;即使最后一个封建王朝“满清”,其“附属国”也有数十个国家之多。甚至到了清末孱弱时期,仍有二十余个“附属国”依附中华。


【资料图】

这里必须要强调一下,一再提及“附属国”并不是在强调“过去”如何如何强大,也没有故意渲染“恃武霸权”;其实在历史上,所谓的“附属国”其实是与我国一直保持良好贸易往来,文化交流的一些友好国家。正是有了这些“友好国家”的存在,中国文化的影响才能传遍世界;当然,中国的发展也离不开“附属国”。

但随着满清的没落,外强欺辱日益加剧,清廷内外交困之际已无力向这些“附属国”提供保护;正是在这个时候,大多“附属国”不是独立,就是被其他列强划归自己的殖民范围。但也有例外,到了满清近乎风中败叶之时,仍有一个“附属国”不离不弃,这个国家就是“坎巨提”。

《西域水道记》中记载“自塞勒库勒西五日程,曰黑斯图济;又西南三日程,曰乾竺特,即坎巨提,译文异耳。”当时的“坎巨提”这是一个小地方,人口稀少,游牧为主,据史料记载“所辖村庄二十五,城中居民二千馀,其在各庄者约五千馀人,城乡大小头目一百四十;土产牛、羊、马匹,无布帛,尽衣毛褐。”

“坎巨提”在乾隆二十六年自愿依附大清帝国“乾竺特伯克黑斯娄遣子贡金。”这里的“贡金”并不是字面上“金子”的意思,当时的“坎巨提”进贡的只是一两五钱的“砂金”。别看进贡的东西不多,但在当时这点东西可算得上“坎巨提”的倾国之力“每岁贡中国砂金一两五钱,派之民,农户收麦十二斤,畜牧家则户收羊羔一,以集此款,无他徭也。”

中国地大物博自然不缺这点东西,正所谓“礼轻心意重”,况且大清王朝自认“天朝上国”,对待外邦小国自然要表现的大气一点;于是乾隆欣然收下这一两五钱“砂金”,回以大量中原特产,并派出诸多能工巧匠助其发展;乾隆不仅输出了大量中原先进文化和各种工艺,最重要的是还承诺提供“军事保护”。

就这样“坎巨提”一直和大清保持着“宗主国”和“附属国”的关系,“坎巨提”每年都要进贡“一两五钱砂金”,而大清也每次都回以大量中原物产,这种关系一直没有间断。直到光绪年间,清廷内忧外患,形势岌岌可危;即便如此,“坎巨提”仍不离不弃,更没有中断每年的“一两五钱”贡金。虽然“坎巨提”不离不弃,但满清政府却再也提供不了所谓的“保护”。

清末年间,沙俄入侵“帕米尔”,英国人不愿意了。这两个西方老牌帝国发生“殖民”争夺战争着实害苦了“坎巨提”;当时英国入侵,“坎巨提”第一个想到的就是自己的“宗主国”,于是连忙向满清求援。但当时的清廷早已不再是“康乾盛世”时的强大帝国;如今先后经历两次鸦片战争的大清,内忧外患交错,自己尚且不能自保,更别说再帮助这个被沙俄和英国都窥视已久的“坎巨提”了。

满清虽没有出兵帮助“坎巨提”,但碍于面子还是派出了使者与“英国”交涉。好在满清派出的这位大使有些能力,以“薛福成”为首的代表团在英国人面前据理力争,最终英国人承认“坎巨提”是中国的“附属国”,但拒绝交出。结果满清的出面干涉更加剧了“坎巨提”的困苦,最终变成了“一国两属”,既要每年向清廷纳贡,又属于英国“殖民地”。

坎巨提“一国两属”的窘境一直持续到1947年,英国放弃印度殖民地,“英属印度”正式解体,形成了直到今天的“印巴分制”。而“坎巨提”也自愿加入“巴基斯坦国”,继续着与中国的良好友谊。

其实今天的巴基斯坦不仅是第一个承认新中国并建交的国家,就是在历史上,古时的巴基斯坦很多地区也都是中国的“附属国”;在今天,中国也亲切的称“巴基斯坦”为“巴铁”,其实就是在形容“中国”与“巴基斯坦”之间这种既是“铁杆盟友”又是“铁哥们”的深厚友谊。

从每年中国对巴基斯坦的经济、军事等各种援助,再到中国“汶川大地震”中巴基斯坦的倾囊相助,无论是从国民感情还是往来合作,中国和巴基斯坦这两个国家在整个世界中都是少有的,不仅经济合作密不可分,就是国民感情也到了“亲如兄弟”的程度。

尽管现在世界并不太平,诸如巴以、叙利亚、伊拉克、阿富汗等等动乱地区并不少见,当然也少不了以“美国”为首的搅局者;但相信无论是“美国”还是任何哪个国家,想撼动“中巴友谊”都是痴心妄想。

上一篇:今日入伏!全国头伏中暑指数地图出炉,12省份极易出现中暑 下一篇:今日入伏!全国头伏中暑指数地图出炉,12省份极易出现中暑
x
推荐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