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陈宇浩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我们课本里从小念到大的范仲淹,搬到戏曲舞台上,该怎么演?
近日,刚结束青春版《牡丹亭》第461场的演出,苏州昆剧院院长、昆曲男神俞玖林与导演孙晓燕,及苏昆演员唐荣、屈斌斌又来到杭州剧院,参加了原创昆剧《范文正公》的演前发布会。从“柳梦梅”到“范仲淹”,俞玖林也给大家分享了许多台前幕后的趣事。
第一眼看到俞玖林老师,可以很明显地看出一个人,是留下了岁月的“沉淀”而不是“痕迹”。这位2004年因青春版《牡丹亭》一炮而红的英俊小生,虽然在年龄上并不能称为“青春”,但那儒雅的气质却让人一目了然。
发布会伊始,俞玖林老师也感慨,刚在杭州结束了青春版《牡丹亭》第461场演出,对于一部戏曲来说,这个数字很不容易,也花费了他二十年的光阴。俞玖林老师在演出后发了个朋友圈,收到了许多朋友因为错过的惋惜之情。
但今年12月,全本青春版《牡丹亭》还将在杭州剧院上演,9个小时的传奇演出,分为三天进行上、中、下三本来演绎。对于戏迷来说,太难得。
其实,《范文正公》的诞生,也离不开《牡丹亭》这个苏昆的艺术之源。
2004年的青春版《牡丹亭》,在白先勇先生的“新美学”理念下,集结两岸艺术家们的力量共同创作而成。有些年轻的朋友,可能不了解当年青春版《牡丹亭》带来了多么强烈的冲击。
俞玖林举了两个例子,第一是青春版《牡丹亭》,让国内昆剧观众的年龄下降了30岁;第二,是2006年时,青春版《牡丹亭》在美国进行了一个月的演出,这场演出在当时是直接突破了华人圈,让美国观众真正买票走进剧场,观看来自遥远东方的艺术形式。青春版《牡丹亭》在美国的演出,被当地称为,“1930年梅兰芳访美演出后最大的一次艺术冲击。”
青春版《牡丹亭》,也奠定了苏昆“守正创新”的艺术格调,诞生了一部又一部脍炙人口的佳作。而苏昆最新的创造性转化结果——就是原创昆剧《范文正公》(8月4日在杭州剧院演出)。
《范文正公》的导演孙晓燕老师给了自己一个定位——“小咖”,其实她更像一位“迷妹”。
孙晓燕成为《范文正公》导演的过程十分“简单”;首先,汪世瑜给她发了个短信,邀请她导这部戏,孙晓燕看着汪世瑜的短信,看到上面写出了《范文正公》编剧的姓名——郑怀兴(1987年,《半月谈》杂志选出《中国人物·当代编剧》九位,郑怀兴与魏明伦、郭启宏被并称为“戏曲界三驾马车”)。
就冲这两个名字,剧本都还没看,孙晓燕马上同意执导这部戏。而这时的孙晓燕,对范仲淹的了解,还只停留在知道《岳阳楼记》的层面上。对于她心目中的“超级大咖”郑怀兴老师,她甚至都不敢去谈论剧本。
于是,孙晓燕花费了大量时间,从各种传记、文本中学习、了解范仲淹,甚至睡前都在手机上听范仲淹的各种讲解。这也让她逐渐真正了解了范仲淹这个人物。让她敬佩上了这位古代先贤。
俞玖林与孙晓燕在讲到范仲淹这个人物时,都说这是个大家都认识但并不熟悉的人物。因为这是一位历史上罕见的全面人才,不仅德才兼备,文武双全,而且留下了非常多的文章与故事。
所以,俞玖林与孙晓燕都建议,在观看《范文正公》前,观众朋友们尽量要做些功课再进行观看,这会让你们受益良多。特别是学生观众,这部剧也能让你们更直观地去感受这位伟大人物的一生。
郑怀兴为《范文正公》中范仲淹的一生,创作了4折不同的故事。孙晓燕的难度就是将这四个故事完整地搬上舞台。她说,原本想着利用范仲淹的诗词,作为四个故事的连接,但最后,她选择了另一种方式——“情”。
母子情、夫妻情、师生情、兄弟情、家国情。用“情”串连的整个故事结构,可能更为适合昆剧的舞台,但又与常见的风花雪月与情情爱爱不同,这一出戏中的“情”,也更拓展了范畴。
这,是一部需要“品”的戏。
导演的难题解决之后,就是俞玖林老师的难题了。熟悉俞玖林的观众朋友们都知道,这真的是位“男神”的专业户——他演的人物,大部分是风流倜傥的小生。
而《范文公正》这部剧,最大的难点在于剧本跨度特别大,几乎跨越了范仲淹的一生。这也造成他必须跨行当进行演绎,从巾生到小官生到大官生再到老生,都有涉及(这是俞玖林离开学校后第一次唱老生,带髯口上台。)
而剧中的其他人物也囊括了众多行当角色,如果说这部戏让外行看着热闹,那内行真的能看出不少的门道。
为了完成范仲淹的角色塑造,俞玖林也是下足了苦工,反复琢磨。在展现范仲淹做《岳阳楼记》的这出戏时,反复研究求教。最后,他最后全版《岳阳楼记》的呈现,连“巾生魁首”的汪世瑜都被勾出了戏瘾,表示想亲自演一下范仲淹。
“转载请注明出处”